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志工小沙龍(子蘋)
-MAD2011(Make a Difference)分享-


Hong Kong 2011 Make a Difference 報告書

一、活動行程規劃與設計
這次舉辦在香港葵青劇院為期三天的(1/21~1/23)第二屆2011 Make a Difference活動比第一屆更加的盛大,約一千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MaDees參與這次的盛會,而這一千多位的MaDees中包含了十二位來自台灣各個不同的大專院校的學生所組成的「來自月涵堂的花漾少男少女團」,其團體以每四人一組,共三組,分別從「創業」、「藝術」和「教育」為為主的三大方向,對活動進行了解與參與。






這次的活動我主要是以參加「創業」有關的活動為主,但因為這次大部分的專題演講和講者沙龍或工作坊都是要用入場券才能參加的活動(每人隨機被發取兩張入場券,如果入場券不是自己所計劃參與的場次,可於葵青劇院的中心廣場的「多餘交換廣場」與其他的MaDees進行交換),所以我的行成規劃分為以下兩種:計劃參加與實際參加兩個部分。(因為主辦單位在網路上發布活動行程前給參加者中並未給1/21開幕式時會有的行程,所以我想這應該主辦單位要給參加者的一個驚喜,所以我會在「現場觀察」的部分與大家分享。)




以下為計劃參加之活動:
1/22(六)
l 個人發現/Jane Sadler
l 為你的企業創出新商業模式/Prof Ali Farhoomand
l “如果”的神奇力量/葉遜謙
l 無聲對話
l 黑暗中對話/DiD
1/23(日)
l 創業:開發新模式/蕭逸、Gwendolyn Regina Tan、Danae Ringelmann
l 為你的企業集資/Gwendolyn Regina Tan、Danae Ringelmann、謝國安
l 前瞻:地球公民的未來/趙善榮、姬十三、方明和、余志海

以下為實際參加之活動:
1/22(六)
l 發現:創意的康莊大道/蘇柏軒、葉美茵、趙恆美
l 與蘇柏軒對談/蘇柏軒
l 黑暗中對話/DiD
1/23(日)
l 創業:開發新模式/蕭逸、Gwendolyn Regina Tan、Danae Ringelmann
l 為你的企業集資/Gwendolyn Regina Tan、Danae Ringelmann、謝國安
l 前瞻:地球公民的未來/趙善榮、姬十三、方明和、余志海

二、觀摩及學習焦點

這次的活動名稱為「Make a Difference」,官方中文譯名為「變則通」(老實說我不太滿意這個中文翻譯,我覺得如果能以官方網站上寫的標語「改變,由你開始」為翻譯基礎,這個中文翻譯可能會更完整),此活動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參與者能夠接觸到世界各地以及不同的行業領域的人,以不同以往的觀點出發,思考咀嚼新的邏輯以及事物,激發出一個自己融會貫通的思維,改變自己,進而改變世界,這其實與「思沙龍」有著相似的核心概念:「改變世界靠觀念」。

這次的活動進行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型:「專題演講」、「與講者的小沙龍」和「工作坊」。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活動是「黑暗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這個活動並非在葵青劇院進行,而是在距離葵青劇院約有十五分鐘車程的「黑暗中對話體驗館」進行。抵達會場之後,所有的人以語言分組,分成了以八人為單位的組別,共三組:普通話組、廣東話組和英文組,這個設計其實很貼心,這讓很多原本還在為廣東話或英文苦惱的普通話參加者減輕了不少壓力,在開始活動前,活動工作人員交代必須把自己身上所有會發光的物品都暫時卸下,因為我們即將要體驗一個完全無光源的世界,在進入黑暗世界會場中,我們每個人領取了一個盲人專用的拐杖,八人一團,跟著黑暗中對話的領航員Venus進入了一個未知的黑暗世界。


一踏進黑暗世界,著實讓我不安了起來,因為我從來都沒有經歷過自己張著雙眼,卻什麼東西也看不到的感覺,即使是以前經歷過的停電,也不是完完全全的黑暗,至少還是會有一些微弱的亮光,但在這個完全黑暗的世界中,手上的拐杖彷彿就是自己唯一的雙眼,能夠告訴我的前方是否有障礙物,我發現我以前都過度依賴我的視覺,沒有體認到原來自己的聽覺、觸覺和嗅覺可以這麼的敏銳,甚至是可以主宰了一切。

活動全程大約是四十五分鐘,在過程中,我們體驗了我們每天都會有的日常瑣碎事務:睡覺、穿衣、上街買東西和過馬路等等…一些原本我們看似平凡卻對一個完全沒有視覺的人是多麼艱困的事務,要把原本都依賴在視覺的自己,轉為把自己全部交給在其他自己常常忽略的感官上,我發現我竟然懼怕且不相信自己身體其他的感觀!我們都常常說要關懷弱勢族群,但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設想一切的事情呢?從來沒有體會過真正黑暗的我如果不是今天真的體會到了黑暗,有怎麼能理解什麼才叫做黑暗呢?誰又是真正的弱勢族群?這其實也跟我們這學期逢甲思沙龍活動的大標題:「你站在世界的哪裡?」有著密切的關係,每個人的對與錯都是因為有著自己的思維與標準,或許盲人是少數,但不是少數並不等同於弱勢族群,就像是這個世界上富有的人是少數,但他們就是弱勢族群嗎?弱勢這兩個字又是以誰的出發點為基礎?其實讓我非常驚訝的是,帶領我們這趟旅程的領航員Venus竟然是一個盲人!這讓我相當地意外,因為她在帶領我們的過程中,時不時的提醒我們走錯了方向,並可以明確地告訴我們有多少人走錯,這還讓我一度以為她是戴了紅外線感熱眼鏡之類的產品,如此一來她就能明確的告訴我們正確的位置,好奇之下,我便問了Venus為什麼她可以這麼明確的知道我們的位置?她回答:「因為我很熟悉這個地方,加上以往的經驗,我能從聲音和氣息分辨出不同的人和位置。」這又再度震驚了我,同樣是人類,我除了視覺上有絕對優勢之外,其他的感觀卻大不如她,她不僅讓我了解到原來自己還有很多尚未開發與發覺的能力,也讓我了解到原本以為不可能的事情便成了可能,原本在文明世界的我們一到了黑暗,著實便成了「弱視」族群啊!Venus讓我覺得她與一般人無異,他們絕對不是「弱視」族群啊!這個其實也能反觀「創業」在的部分,其實創業也是一種發覺自己未開發的能力,一切的一切都是對自己來說都嶄新的,要在完全沒有根基的行業裡挖掘出別人沒有發現的創意,甚至是自己也沒有發現的能力與創業都是息息相關的,中國有句諺語:「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為什麼要把知己擺在知彼前面,我想就是因為任何的成功創業,都是要從了解自己先開始。

三、現場觀察
甫踏進香港的葵青劇院,便立即感受到所有已經在葵芳劇院裡等待著開幕式的MaDees蓄勢待發的心情,大家都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好好的體驗這個一年一度的盛會,開始「Make a Difference」。

在會場拿到的大會手冊中,有著開幕式的行程,但是以怎麼樣的放式開幕並沒有說得很詳細,所以我非常期待主辦單位會給我們怎樣的驚喜,我和同行的夥伴四處張望希望可以看出一些開幕式的蛛絲馬跡,並猜測待會兒的開幕式會是個怎樣的驚喜。就在喧嘩中,突然,一道女聲劃破了原本喧擾的會場,會場的所有的燈光彷彿有著感情,理解到自己也是那個喧擾的來源之一,它就這樣呼應這道正式的女聲,漸漸黯淡了下來,接著,女聲宣布了請每位參與者立即就坐,開幕式正式開始,原本輕鬆悠閒的會場音樂被神秘莊嚴的MaD主題曲所取代,伴隨著音樂出來的是舞台上巨大的投播投影,那個投影大到不可思議,瞬間讓我以為到了葵芳i-MAX電影院,就在我以為要播放影片的同時,投影片的旁邊突然從上往下投射一道金黃色的光束,而在光束下方的是一個……人!還沉浸在巨大I-MAX投影驚嚇的我瞬間以為那也是投影出來的3D人物,但仔細端看之後,才發現原來那是一個貨真價實的人!開幕式就這樣伴隨著群眾的驚呼聲正式的拉開序幕。

在投影結束之後,在我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我們只會在港口看到的大型貨櫃,但上面並不是印著什麼某某海運的名字,而是印滿了大大小小,中文英文的「變則通」和「MAD-Make a Difference」,上頭的配色和我們在開幕式前拿到的大會手冊外印的設計和配色一模一樣(原來張望了半天找的蛛絲馬跡就在自己手上),其色調採用大膽的且較冷門鮮豔色系,不同於以往正式的色調,就像是訴說著它要「Make a Difference」,我其實一直都在思考為什麼要用大型貨櫃來做布景,我歸納出一些可能:因為貨櫃在一般人眼中或許都是只裝運貨物,從來都沒有想像過原來貨櫃也能當裝飾品,甚至裝入的是無法預料的化學反應:「Make a Difference」,這其實也是一種創新。但一個正式的活動不免還是要一些傳統的開幕儀式,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致詞後,隨後也是幾位香港當代的重要人物出現,這其實也像是一種表達香港對「Make a Difference」這個議題相當的重視,在香港這個快速且多變的繁華城市中,變就是為一不變的道理,這讓我有些理解香港的確是個相當適合辦此類活動的地點,「Make a Difference」就像是香港的代名詞。致詞過後,工作人員從背後的黑幕中推出了五個大銅鑼,在五位長官們敲響聲和所有MaDees的歡呼和整掌聲中,「Hong Kong 2011 Make a Difference」正式開始!Let’s go MAD!

在開幕式過後,伴隨著的是三位的講者的對談和一個來自台灣的工作坊表演:美國籍,一個擁有一雙義肢的美麗演員,同時兼任模特兒和運動員的Aimee Mullins;在蘇丹戰火中長大的童兵Emmanuel Jal,同時也是一位Hip-Hop歌手,創立了非謀立機構,為戰火和貧窮受影響的非洲孩童提供教育;生態英雄Peter Head和來自台灣的音樂肢體劇團:身聲劇團。

雖然說三位專家和名人都相當的優秀,但其實身在異地的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來自台灣的「身聲劇團」,這是我第一次現場看現代舞劇表演,我覺得這是一個相當震撼我的經驗,這真的與觀看視頻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即使自己不是在台上表演,我彷彿也能感受到舞蹈的力度與情感,故事大約是以台灣原住民部落的古老傳說改編的河伯故事,我在當下其實覺得這個舞蹈的故事背景相當了無新意,但是身聲劇團的團長卻花了一些時間來解釋故事部分,我後來立刻明白,為什麼我會覺得了無新意,因為這是「我的」文化背景,並不是每一個參加者都會知道或許我以為大家都可以朗朗上口的河伯故事,因為我都是用我的角度衡量所有是非與事情,也讓我了解到要「Make a Difference」之前除了要先了解自己之外,也要能放下自己,有句英文諺語:「Stand in someone else’s shoes.(為某人找想。)」要能放下自己,站在別人的鞋子裡觀看世界啊!



四、活動心得
很開心這次能到香港能參加這一年一度的MaD盛會,但其實這次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也讓我有一點很挫折:語言。這次的活動有大部分是以廣東話(因為香港是地主單位)以及英文進行,其中我選擇參加的六個活動中有四個是以廣東話為主要語言,我雖然在台灣已經自學進一年的廣東話,但我發現我只能懂得六七成講者所講述的東西,這點真的讓我明白語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具,語言不但可以讓你更即時的與他人交流新資訊,更可以讓你更貼近去了解一個不同於自己的文化,溝通中Make a Difference,在這次我參與的活動中雖然有一些比較偏向「創意」的一部分,但其實創意又何嘗不是一種創業呢?在我參加與蘇柏軒對談的活動裡,我問了他一個問題:「To you, what is creativity?(對你來說,創意是什麼?)」他回答我:Creativity is empty except you feel it.(創意只有你也覺得它是創意的時候存在。)」他一語驚醒我,這是我從未思考過的觀點,沒錯,創意的存在也是一種群眾效果,這有點類似中國成語中的三人成虎,雖然這個是個貶抑成語,但我想說表達是:「創意,沒有規則依循,當你覺得它是創意它就是創意!」這個其實就是跳脫了所謂群眾的刻板印象,為什麼有些人的創意可以成功,有些人卻失敗?不外乎就是因為成功的創意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所以成功,失敗的創意也是創意,只是不被大眾所接受,這讓我思考到原來創意是創意,成功是成功,以往的我都把這兩者看成是同一樣東西,殊不知我也變成了那市儈成員之一,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創意,因為創意會存在就是因為有人覺得它存在,就像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對與錯會存在是因為每個人有擁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標準,就像是我在先前提到的為什麼一件看似平凡的事物對他人來說卻是新奇的?為什麼一件他人看似一般的事物,在我眼中卻是不平凡的,這都是因為我們站的位置不同,自然結論也會不同。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來參加這次活動的MaDees來自世界各地,所有的MaDees都帶著自己的故事來到香港葵青劇院與大家交流分享,這其實讓深刻的明白自己的不足,因為我從來都不覺得擁有自己的故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我很被動地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縱使我曾經到過上海復旦大學交流了一個學期,交了各方的朋友與看過許多的大陸,但總感覺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天地之大,自己的力量是多麼的微小,連不該是障礙的語言都變成了一個絆腳石,這真的讓我省思很多,也計劃先讓我自己「Make a Difference」,就從寫下自己的故事開始!Let’s go MAD!

圖片來源:
MaD官方網站
Trip Advisor
Facebo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