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虛幻的國度 由「那一天,我丟了飯碗」 談勞工

  勞工群體是經濟的基層動力,卻經常忽略他們的存在的價值:尊嚴與重要性。全球化的效應已經將國與國之間連成一個瞬息萬變,龐大的連鎖經濟體,蝴蝶的效應已經比過去更彰顯。信仰資本主義的企業主在追求利益時往往忽略善待基層的勞工,對於社會責任的懈怠更是讓勞工群體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在台灣雖然有各種保障勞工的制度與團結的工會,但在2009年這期間,由美國華爾街點起的危機之火延燒之下,企業主與勞工之間似乎很難找到其中的平衡點。


  3月19日在逢甲大學,「全球化,然後呢?虛幻的國度」的專題演講,由紀錄片當開場白,紀錄片「那一天,我丟了飯碗」的劇情帶出勞資雙方的問題,片中深刻描述勞方對資方裁員的抗議。曾經是「一人抵三人用」的報社生力軍,在一夕之間這群人轉變成失業勞工。曾有想過需要專業與熱忱的媒體勞工,也有走上街頭的一天,不禁反思其他的各行各業是否也面對這樣的問題。


  演員汪信成先生及「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蘇雅婷小姐與逢甲師生們一同討論,從最基層的勞工角度出發,探討現今的衰弱經濟與無薪勞工出現了甚麼問題。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下,並非一個國家或企業想力圖振作就可以的,但危機也就是轉機,過度的資本主義或是社會主義並非完全適合於現今社會的經濟發展。政府、企業、勞工這三角的關係,在這個新經濟時代,必須尋找新的平衡點。


  經濟是全球性議題,勞工是經濟基礎的動力,對於即將面對社會的新鮮人,工作和失業的壓力接踵而來,如何才能迎接風暴,將傷害降到最低,高承恕教授分享,這一波金融風暴與過往內容與影響範圍是這幾十年未見過的結構性經濟危機,像各國政府官員或專家學者所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次經濟問題沒有特效藥」,高教授建議社會新鮮人從生活的本質出發,瞭解這次的全球失業潮,只擁有專業是不夠的,唯有不斷的自我轉換與自我修正才是下一波榮景的贏家。





沒有留言: